客家精神浅谈之三:客家精神源流考

1973年9月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为配合世界客属第二次恳亲大会举办了《客家文物艺术展览会》介绍客家精神说:

“客家虽自中原南迁,然其重道德、重义气、重礼节、重理智、性刚强、仍具古风,保存汉族血统,最为纯粹。语言风俗习惯,犹是中原遗风,其守重礼节义,好学问讲伦理,均表现为中原民族气质。唯几经离乱,披星戴月,更养成其坚忍卓绝,耐劳、耐苦、独立奋斗之精神,养成其向外发展,冒险犯难之精神。太平天国之起义,辛亥革命之前驱,与抗日战争之贡献,均可为客家精神之表现,亦即为中华民族精神之伟大发扬。客家之民族精神,无时无地不在充分表现中。客家,就其语言与精神表现,均深具中原古风,而日益发扬光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继往开来,永恒悠久,生为炎黄子孙的中华民族,实感荣耀。”

——转引自《客家文化大观》第683至684页

前文提到,客家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与客家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演变关系密切。客家精神是在客家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为客家社会的人文发展起引导作用。客家人来源于中原汉民族,北方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煅造出客家人的乐生迈进、刚强弘毅和勇敢豁达。而客家人作为汉民族一支民系,其形成和发展,经历数次大迁徙。这个中艰辛促使客家人养成坚忍卓绝,刻苦耐劳,冒险犯难,团结奋进的特性,客家人是“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影响或选择下的适者”。客家人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使民族性格得到考验和磨炼,使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节操,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的凛然自傲之气,使他们成为“民族心理发展中的一群勇者”。客家先民是中原华胄,他们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虽几经辗转流徙,然其文化气质不变。客家人深重的文化气息使他们成为“优者的遗业与涵儒”。

至于客家精神的形成原因,则可大约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中原汉族文化是客家精神的根袛。汉族在中原形成后,在秦汉时期开始向南移动。前文也提到,客家是汉族中之一系,因社会动荡而避难于闽、粤、赣之三角地区,而后形成今日之客家。客家比较全面地保存了河洛文化的精神、继承了中原古风。因此,客家在有着重道义、好学问、尚教育、崇礼节、讲伦理、尊妇德、敦亲族、敬祖先的传统。

其次,历史的各种因素造成部分汉族南迁,艰苦环境的逼迫和考验,使得客家人比原中原汉族族群的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坚忍卓绝、刻苦耐劳、独立自强、冒险犯难、进取创造、不畏压迫、追求理想和百折不挠的性格。

第三,客家人在偏僻贫瘠的地区建立新的家乡,却不仅没有受到交通不便的束缚,相反地正因为自然条件的不足,反而激励了他们奋勇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其民族性格受到更深刻的考验与磨炼。客家人住的地方大体是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迫使男人向外发展、女人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任务,于是又有更多的素质被培养出来:朴素节俭、勤劳勇毅、敢于开拓、敬业乐群、尚武自卫、刻苦好学等。

第四,客家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种不妥协不投降的反抗性,以及那种不甘被奴役不甘被欺辱的浩然之气,这种大义凛然的民族节操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太平天国之起义、辛亥革命之成功、抗日战争之贡献都与客属同胞有直接间接的关系。

第五,在海外的客家人不但继承客家先人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陌生的异邦用几代人的辛苦换来当地的繁荣,并用血汗换来的果实滋养祖国的大地。一部华侨史是一部血泪和辛酸交织而成的拓荒史,在长期的历史考验锻炼中客家华侨更具有维护团结、坚韧豁达、勇敢无畏、爱乡爱国的崇高品格。

由上可知,客家精神是伟大而永不磨灭的,它源于穷山僻壤艰苦环境的锻炼,源于无数客属先知推动历史进步斗争中的智慧结晶。客家精神不是个体代表,它是存在于客家整个民系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它在历史上曾发生巨大的作用,现在仍驱使着千千万万的客家人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