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象之二:雾罩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与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合称“三山五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分别坐落于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即“三山”);又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四大名园”。景致之瑰丽、名气之响亮由此可见一斑。

既是如此,又逢顾毅在京,理应一览,然确难得闲暇。至毅往时,不巧天降大雾,多少有些影响景致。然这若有若无的朦胧,却也如梦似幻,善哉,妙哉。

雾罩颐和园

与伴自北门入园,渐行向西,环湖一周,最后回到长廊。园西确无多少景致,或经年毁损而不比当年,然到此徒步健身的老人家却不少,大抵在于此间林荫繁茂,空气清新吧。太阳从东方缓缓升高,在石道上留下斑驳的光影;之前的大雾也散去几分,隔湖相望,别有一番情趣。

往南去,过玉带桥、景明楼、十七孔桥,至南湖岛,此处却已人山人海。岛上尚有涵虚堂、广润灵雨祠、鉴远堂、月波楼、澹会轩等景致几处,多为光绪年间所筑。此处虽无曲水流觞,也无茂林修竹,却如塘中莲叶,与北面万寿山相映成趣。有联一副曰:“碧通一径晴烟润,翠滴千峰宿雨收”即题写此间景象。

回想乾隆皇帝初修清漪园之时,国力强盛,国库充盈,精雕细琢十五年;慈禧重修颐和园(重修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时,国库再无闲散银两,必须挪用海军军费,还得减小规模才能勉强建成。皇家耗散之巨,生活之奢自为后世所诟病;然对比前后两次兴建清漪园的难易,不禁仍有山河日下的感叹。乾隆朝上承康熙、雍正的励精图治,达到“康乾盛世”的最高峰。当时是,清政权可谓根深叶茂。然乾隆以后历代,却每况愈下,最终难挡西方诸夷的坚船利炮,割地赔款,国之不国。后世评价乾隆曰“闭关锁国”而致国祚不保,事后诸葛罢了,却可从一侧面观之“人治”之大弊。

二零零九年九月 初稿

二零一三年六月廿三日 顾毅整理于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