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自卫战争的经验之六:共和国自卫战争与中美关系
- 爱在沸腾·赤子丹心
- 2008-02-06
- 254热度
- 0评论
新中国成立前,美国政府在中国的内战中并没有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美国为了国民党政府的利益也插手进来,把近50万政府军运到华北、台湾和满洲。在政府军抵达之前,一支53000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了北平、天津和北方的其他要地。授权进行这种援助的美国陆军部的命令指示说,不要违反在国共冲突中不介入的原则。但是,既然冲突的双方都把接收日占区的竞赛视为相互对抗的一部分,这一命令就隐含了一种矛盾。就这样,美国从一开始就以这种方式放弃了“不介入”原则,它反映出整个这一时期内美国人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的特征。
1949年,有两件事情却动摇了美国人对在冷战中取得胜利的自信心:一则,中国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的军队;一则,苏联爆炸了他们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垮台和美国队原子弹垄断地位的结束,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威信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从建国初期开始,中共就试图与美国进行各种形式的接触,但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努力不理不睬。这些尝试包括,毛泽东在1944年对迪克西使团的声明;1949年夏邀请美国大使J.司徒雷登访问北平;以及周恩来以澳大利亚记者迈克尔·科恩为中间人,在同一时间对美国人所表现出的格外接近。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面对中共提出的必须将国民党政府驱逐出联合国、必须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的原则,美国政府根本不予考虑。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等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盛行的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左右了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反共、排外涉及美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各个领域。西方阵营在反共这个原则问题上甚至与法西斯有着惊人的一致。在此大前提下,中美交好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都是不可能的。
仁川战役前,麦克阿瑟自作主张地跑到台湾,去为国民党人撑腰打气。从当时的形势看,共产党似乎即将对台湾发动进攻以解放这个岛屿。在麦克阿瑟会见中国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他暗示美国准备在共产党中国对台湾发动进攻时帮助蒋介石政府。这一讲话给外界的感觉是,美国似乎准备支持蒋介石反攻中国大陆。同年八月底,麦克阿瑟起草了一份在海外参战老兵年度大会上的讲稿,其中他把台湾称为保护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利益的钥匙。这也成为朝鲜战争爆发的一个导火索。
当时的艾奇逊国务卿是坚决反对承认新中国的。他认为,承认新中国势必造成自由世界的混乱。司徒如果到北平的话,其他国家定会仿效从南京奔向北平。因此,美国发表了一份关于中美关系的“白皮书”。
白皮书把蒋介石的失败归为不是被共产党打垮的而是自己自行瓦解的,其中似乎没有美国政府的任何过错——因为中国的内战是美国政府无法控制的。而且,中国人应该感谢美国。美国一直是中国人的救世主,中国人应该感恩。中国共产党屈从于一个外国——俄国,这个外国取得了对中国的控制等等。白皮书激起了中共领导人的愤怒,因此才有了毛泽东撰写的、包括《别了,司徒雷登》在内的五篇文章。
当时美国还有另一种称为“锲子论”的理论。“锲子论”的大意是:应该和新中国建立某种关系,就像在远东地区与苏联之间打上一个锲子,从而制约苏联的共产主义的扩张。但是,在麦卡锡盛行的年代,此论无法实施;这一天迟到了20多年。更可惜的是,由于美国政府外交政策上的不灵活而造成1950年的灾难。
关于对美接触问题看来是中国在珍宝岛事件后取得的一个意外的收获。严格地说,毛泽东的对美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世界革命理念与国家利益的双重基础上的。随着60年代中苏两党日趋对立,毛对美战略中更多地掺入了革命的色彩。文革的进行,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强化了他对美国的敌视态度。一直到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经过毛泽东修改和审定过的政治报告仍旧一方面说明美帝苏修如何“既互相勾结,又互相争夺”,一方面突出强调它们共同反华的本质,强调警惕它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危险。
但是“珍宝岛”以后的情况则明显不同了。美国国务院主动宣布放宽对华贸易和去中国旅行的限制;柬埔寨国王希哈努克派人转交了一封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曼斯菲尔德写给周恩来的信,要求访华,并对中美二十年交恶表示遗憾;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出访期间公开表示,继续孤立中国对亚洲不利;美国国务卿在堪培拉公开发表谈话,声称美国始终在努力打开同中国来往的渠道。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等方面都有消息传来,称美国政府有意与中国方面进行接触。
不难看出,正是在珍宝岛事件后这样一种极其特殊的背景下,中国对美国的大门渐渐地打开了。
一直到了1974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才揭开中美关系新的篇章。中美两国从此开始酝酿关系正常化。
中国军队在印度和越南取得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这点自然不必多说。然而更重要的,中国在屡次的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使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不可能成为苏联的一颗棋子,甚至中国是颗任何人也控制不了的棋子。中国不再是美国的附属,也不会成为给苏联的打下手。世界已经从两极向多极过渡。这时,美国必须发展与中国的关系,才能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的确从朝鲜战争以及其后的一系列战争中提升了国际地位,从而在世界上奠定了政治大国的地位。如果当年中国不派志愿军以阻止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和听任美军驻扎在鸭绿江边,或许今天中国仍旧摆脱不了弱国的阴影。
注:本系列文章为顾毅撰写于2008年的论文《共和国自卫战争的经验》的主要章节,到此连载结束。
【参考书目】
沙力、闽力。中国9次大发兵,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师博。1962:中印大战纪实,中国大地出版社,1993
王昌太。最忆是西沙,华龄出版社,2004
王夫子。“珍宝岛”事件始末——中苏战争纪实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
解力夫。战后四大战争——越南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董辅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三联书店,2005
(美)艾泽曼 著,陈昱澍 译。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何明。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人民出版社,2007
(美)大卫·麦卡洛夫 著,田美秋 译。杜鲁门传,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
(澳大利亚)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1
王树增。远东 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征战纪实丛书,第二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
老顽童眼中的朝鲜战争。http://jianghurenchenglaowantong.blog.hexun.com
【英文标题及作者信息】
The Experience about the Counterattacks in Self-defe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uthor: Jeemy
2005, At Department, IT College, Xiamen University
(完)
本文原地址:http://hi.baidu.com/xiamengy/blog/item/ab5d4d169cbc654e21a4e92d.html
二零零八年元月六日 顾毅写于厦门